威廉希尔足球官网
 学校首页 威廉希尔足球官网 首页 威廉希尔足球官网 部门概况 威廉希尔足球官网 威廉希尔williamhill 威廉希尔足球官网 新闻中心 威廉希尔足球官网 学习新思想 威廉希尔足球官网 宣传阐释 威廉希尔足球官网 文明之光 威廉希尔足球官网 媒体传播 威廉希尔足球官网 下载专区 
 
 
学习新思想 
 学校首页 
 首页 
 部门概况 
 威廉希尔williamhill 
 新闻中心 
 学习新思想 
 宣传阐释 
 文明之光 
 媒体传播 
 下载专区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学习新思想>>正文
自觉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2-11-02 00:00     (点击:)
[文章下载] [字号: ]

自觉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光明日报》(2012年11月02日 01版)

用10年时间,绘就一幅文化图卷。每次落笔,都勾勒出时代与历史的对接;每次着墨,都点染着中国与世界的交融。

10年来,文化建设被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是什么引领这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10年?

是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并指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0年间,中国共产党正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确立文化发展新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新战略、提出文化发展新举措,始终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康庄大道。

(一)

“没想到,读者对马列著作的热情这么高。”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出版后持续热销近3万套,中央编译局编译团队备受鼓舞。

“没想到,理论能回答这么多身边的问题。”2003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读者“迷”上了由中宣部理论局编写的年度理论普及读物――《理论热点面对面》。

“没想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竟然这么有意思。”新版统编教材扎实可读,教师讲授入耳入心,面目一新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潜移默化中引导青年追寻真理。

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魅力,让一个个“没想到”变成了最具说服力的现实。

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1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推动持之以恒。

2004年4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是21世纪最重大、最基础、最具深远影响的思想理论建设工程,是关系全局的战略工程、生命工程和基础工程。3000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投身工程,数万人参与其中。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等书籍重磅推出,18个课题组精思深研,马克思主义经典研究涌现新成果;

――召开不同层面的理论研讨会,撰写、编辑各类专题理论文章、读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取得新进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级学科,150多种教材由专家组编写并将先后使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显现新成效;

――举办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研骨干研修班,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和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开创新局面。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理论创新不断回应现实问题、引领实践发展。

与此同时,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创先争优等重大主题活动在全党8000多万党员中开展;各级各类宣讲团常年深入基层,把最新理论送到城乡百姓身边;数千种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成了人们的“手边书”;主流媒体长期开辟理论研究与宣传栏目,重点思想理论网站、理论频道纷纷建立。

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研究、学习、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朝气蓬勃的理论创新,生动活泼的宣讲传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锻造出凌霜傲雪的铮铮风骨。

(二)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多姿多彩,思想舆论空前活跃。

越是观念多样,越是思想活跃,越是文化交融,就越是需要凝神聚气、强基固本。

郭明义,辽宁鞍钢集团员工。20余年里,这位视雷锋为偶像的普通工人55次无偿献血、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学生。2012年3月2日,他被授予“当代雷锋”荣誉称号。

从雷锋到郭明义,新中国的理想信念之花从未退色,中国共产党人强健民族之魂的意志愈加坚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七届六中全会,核心价值体系更是被提到“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新高度。坚定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力的道德规范,为中华民族的价值追寻树起一座指路丰碑。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央11部门倡导、全社会参与,评出了光耀史册的“双百人物”;2012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开播10年,百余位楷模汇成了“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典型人物被不断挖掘,借助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创作等多种渠道,学习榜样、追求崇高的理念深入人心。“价值观大讨论”在全社会兴起,各地方、各行业不断凝练自身的“城市精神”“行业核心价值”。

“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把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人生追求、美好的艺术情趣传递给观众”,2010年8月11日,北京曲协发出倡议书,呼吁艺术工作者严格自律、端正价值。一纸倡议背后,是对庸俗、低俗、媚俗之风的抵制:广电总局频出重拳,停播了一批不健康节目;各大媒体和网络社区纷纷制定自律公约;整治互联网低俗行动连续曝光低俗网站,使网络文化向健康积极的主流回归。

弘扬健康向上、遏制落后腐朽,是文化清醒,更是使命担当。

这是中华民族一路奋进的10年:灾难面前同心同德、自强不息,困难面前昂扬奋进、厚德载物。抗击非典,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用爱愈合汶川地震创痛,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民族精神不断凝聚升华,放射出新的光彩。

这是中华儿女意气风发的10年:经济体制改革迈开新步伐,政治体制改革开启新篇章,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果,社会领域改革破解新难题。为雪域高原架起“天路”,青藏铁路克服三大世界性技术难题,开创奇迹;引南方之水灌溉北国,南水北调工程获专利数十项,世纪梦圆;“神九”对接“天宫”,“蛟龙”载人入海。时代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创造着新的荣光。

对“诚信缺失”,各行各业反躬自省,呼吁诚信;“小悦悦”事件之后,全民携手,抵制冷漠;“最美护士”、“最美教师”、“最美司机”,凡人义举,震撼人心。微博“随手拍”解救被拐卖儿童,为贫困学童捐赠免费午餐,爱心车队在暴雨中传递温暖。“微公益”风尚流行,志愿者精神传扬。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所疾声呼吁的“民魂”,正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而壮大,捍卫着中国文化的精神之魂、道德之本和价值之源。

(三)

站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向东西两侧眺望。

广场东侧,历经风霜的国家博物馆巍然屹立。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非洲雕刻精品展……众多展览迎候着观众。自2011年3月27日免费开放以来,这里成了男女老少畅享优秀文化的乐园。

广场西侧,刚满5周岁的国家大剧院人流不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经典话剧《12个人》……演出荟萃中西文明,展现着中国文化演艺产业的最高水准。

一个是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一个是文化产业标志性“高地”,两大建筑正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双轮驱动”的缩影。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清晰地将文化建设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大部分,事业和产业不再相互掣肘,桎梏中国文化发展已久的困局开始破题。

这背后,是文化定位的逐步清晰――2004年,“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表述首次出现在中央正式文件中。经过数十年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我们对文化的认识有了新突破:文化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

“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党的十六大报告吹响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集结号。

改革重点之一――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覆盖城乡、面向大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城市,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截至2011年底,全国15个省级美术馆已悉数免费,2951个公共图书馆、3285个文化馆、34139个乡镇文化站实现了零门槛进入;

在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全部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一村一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农家书屋全面覆盖了全国具备条件的行政村。

改革重点之二――以市场为导向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在国家层面上,推进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着力打造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

在企业层面上,“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不改没出路”的意识激发改制自觉,文化企业纷纷联手发展,组成了一艘艘实力强大的“航空母舰”。

金融资本有序注入,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为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图书出版品种、日报总发行量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物总量居世界第二。“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年均增速在15%以上,大大超过同期GDP增幅。

如果说,发展文化事业是“为人民服务”的直接体现,那么,贯穿于文化产业发展全程的,同样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让文化走向市场,就是把文化创造的权利、选择的权利、评价的权利交给人民;当更多的文化含量渗入经济时,经济发展便具有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后劲。

“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

走在崭新的道路上,

我们是优秀的中华儿女,

谱写时代的新篇章。

我们迎着风雨向前方,

万众一心挽起臂膀,

我们要把亲爱的祖国,

变得更加美丽富强。

……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前夕,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激情上演。这部澎湃的史诗巨著,恢弘、昂扬、激越,里里外外弥散着新时代的文化气息。

2012年8月9日,“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在北京开幕,119台精品剧目扮靓了属于大众的文艺舞台;9月18日,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奖项揭晓,电视连续剧《永远的忠诚》、电影《唐山大地震》等喜获殊荣……10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历史和生活作底色,以群众和时代为焦点,记录前进足音、讴歌中国精神,创作了一大批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河北遵化小王庄村民自发歌颂“辉煌二十年・幸福新遵化”,百场文艺精品展演点亮乡野;海南乐东县63岁老人袁金华自办文化园,成为海南本土文化最集中的典型馆藏;凤凰传奇、旭日阳刚、西单女孩,越来越多的平民艺人走上了国家级舞台……10年来,民间蕴藏的文艺热情被鼓舞、激发,一场不落幕的文化“全民总动员”精彩上演。

在人民当中,文化建设找到了根基和力量;为人民而歌,文化发展呈现出盎然生机。

(四)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既经历过古代万国仰慕、睥睨自雄的荣耀,也遭遇过近代西方文明“挟风鼓浪,蔽天而来,叩吾关而窥吾室”的冲击。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时代浪潮里,历经浩劫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进入21世纪,新的发展要求催生了新的文化理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传统文化精华何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历来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历来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

新的文化发展观之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和继承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2003年,大型文献《儒藏》的编纂工作在国家社科基金鼎力支持下启动,预计历时17年、耗资1.52亿元,对儒家典籍文献进行最全面系统的整理。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投身其中,一批阶段性成果相继出版。

2012年9月28日,孔子2653年诞辰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首度正式发行,涵盖了《弟子规》《声律启蒙》《论语》等12册国学经典和传统民俗文艺精粹,为“传统文化进课堂”探索新路。

一股“国学热”在民间悄然兴起:

2004年,数十位学者签写下《甲申文化宣言》,主张与时俱进,反思、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同年,山东卫视推出电视栏目《天下父母》。“听孝道故事,眼泪刷地下来了。”观众们一次次被孝亲敬老的美德故事感动。

也是此时,中央电视台讲座类栏目《百家讲坛》开始“走红”,听易中天讲《三国》,和于丹一起品《论语》,成为人们热衷的文化享受。

“文化遗产日”设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各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风生水起。

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秉持一份应有的谦恭和热爱,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路途中,国人就多了一份理智和自信。

10年,中外文化交流硕果累累。抚今追昔,历史到现实的巨大跨越,令人感慨万千:

――600多年前,郑和宝船满载着中华奇珍与“和”文化扬帆远航。然而,如梁启超后来慨叹的那样,此后的漫长岁月“竟无第二之郑和”。今天,遍布世界的390多所孔子学院、500多个孔子课堂宛如新时期的一艘艘“宝船”,在人类文明的海域中穿行,展示中华文化风采,与其他文明倾心交谈;

――1851年,中国产品“荣记湖丝”独闯伦敦首届世博会,质压群芳,摘得金、银大奖。今天,在此类国际文化盛会上,中国已不再只是参与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尽展东方文化神韵,为世人呈现了一场“无与伦比”的美好记忆。2010年,上海世博会写下东西文明交汇的传奇,13亿中国人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展示美好生活中的人类智慧、先进理念;

――1930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自费率团赴美演出,从谋划到成行竟耗去十年之久。今天,我国已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启了文化交流。随着越来越多“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建立,随着“中国文化节”走进50多个国家,中华文明获得了更多理解与关注。

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他自认,获奖离不开中国文化的魅力:“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

“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正像被加热的温度计一样直线上升。”华美协进社社长江芷若说。

令法国资深记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印象深刻的是,他拜访一位好莱坞制片公司负责人,见其桌上放着三个座钟,指针分别调在“中国时间”、“印度时间”、“日本时间”。这是一幅全新的文化交流版图,正处在绘制成形的阶段,马特尔相信,从今往后,中国文化的价值理念将和文化内容产品一起传播到世界各地,“她具有这样的能力。”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世界矛盾冲突频现,令世界重新审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东方哲理;而中国领导人“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的倡议,更引发了国际上的广泛共鸣。

“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精神境界的文化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管理方式,都要积极研究借鉴。”与此同时,抵御自由主义、回击拜金主义、摒除极端个人主义,文化的“防火墙”同样坚实有力。

“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中国特色文化发展之路当循此道――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旗帜,以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为养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五)

10年,倏忽而过,却又步步坚实,只争朝夕。10年,中国让整个世界听到了东方文化的澎湃声音。

这是一首正在书写的史诗,也是一首唱给未来的长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正如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的那样:“在经济增长的故事以外,中国还有一个也许较不抢眼、较不具新闻轰动效应的故事――一个文明重建的故事。”

我们会讲好这个故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必将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本报记者 王斯敏 甄 澄)

打印    收藏
上一条:实现精神富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下一条:人民日报系列评论――锻造我们时代的精神气质
关闭窗口
 
威廉希尔足球官网
 
威廉希尔足球官网 威廉希尔足球官网 威廉希尔足球官网 威廉希尔足球官网
 
 

 

版权所有© 威廉希尔·WilliamHill(足球)官方网站  豫ICP备13002877号-2

郑东校区: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文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80号 文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0号 

威廉希尔足球官网 威廉希尔足球官网 威廉希尔足球官网 威廉希尔足球官网
本网站共访问: 威廉希尔足球官网
Baidu
sogou